2)第四百七十一章 刘贺敏果然不是一般人!_规则系学霸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G的动作。

  这个设计最主要考虑的是稳定性,过载超过10G的情况下,战斗机就可能面临解体的风险。

  另外,也要考虑飞行员。

  战斗机中的飞行员是和飞机一起的,而飞行员能承受的过载在5到7个G左右,有的飞行员承受能力比较强,最高也不可能超过10个G。

  战鹰-1设计的突出点就在这里,因为大量可变动的设计部件,能让战斗机发生大变动时,动作过程更加的平滑,也就使得本来是‘10G’的过载动作,真正反应到飞机本身只有‘8G’,战斗机对‘过载’动作的承受能力大大加强。

  在紧急到需要承受10G过载动作的情况还是非常少见的,正常飞行、战斗的时候,过载超过2G、3G时有发生。

  比如,加速起飞、减速下落。

  大部分战斗机加速起飞、减速下落的限制,并不完全是发动机的性能,还包括加(减)速过快飞行员的身体承受不住,就必须要对加(减)速进行限制,战鹰-1的设计会让同样的加速,战斗机和飞行员承受更小的过载,而且变动方向是动作不会僵硬,而是非常的平缓。

  “如果能拥有减震效果更好的机舱,过载的缓冲还能继续提升。”刘建昆十分肯定的说道。

  接下来他就开始在灵活性方面进行介绍,比如,战鹰-1能支持超低空加速飞行,甚至可以贴着海平面飞行,因为灵活设计非常具有优势,战鹰-1可以适应各种环境的作战。

  “它几乎是全能的。”

  刘建昆用了一个词来总结,“这个设计能让它适应各种任务。”

  刘建昆的讲解让与会的人更加心动了,他们刚才听普通参数的时候,就已经觉得非常惊人了,结果参数才只是开始而已,最优秀的竟然是灵活性,仔细想想也就能理解,只是发挥出相应参数的性能,完全没有必要做折叠机翼的设计了。

  一些对战斗机有了解的人,觉得设计已经达到了最顶级,都到了升无可升的地步。

  在战斗机设计上来说,可以说是没有进步空间了,战斗机再想提升性能,需要就不是设计而是设备,是其他方面的技术。

  比如,先进的雷达系统、反侦察系统、电子信号干扰作战能力、挂弹武器等等。

  这些不是单纯设计能解决的。

  刘建昆全部说完以后,才说起了战斗机设计验收的关键,“控制系统短时间无法完成验收。大家应该知道赵院士,他不止是数学家,也是计算机专家、算法专家,他设计的控制系统,我们的验收组,包括科学院软件所派过来的人,短时间没办法都弄明白。”

  “所以我有心让赵院士亲自来做讲解,但他是战鹰-1的主设计人,也是控制系统……”

  刘建昆还没有说完,彭洪国就扯起嗓门吼道,“没问题!不就是让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qu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