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40节 始作三军_春秋之晋国风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在郭偃改革思想影响下,晋文公还对晋国的军队作了改革。前面我们讲过,晋国初封时,一直到晋献公之前,晋国是根据规制算是小国,允许设置一军,大约是12500人。到了晋献公时,晋国成了中等国家,于是晋献公设置了两军,上军和下军。现在到了晋文公时代了,由于晋国实行了州兵制,同时又增加了不少地盘,所以晋文公决定增设一军,史称“晋作三军”。

  哪三军?中军,上军,下军。三军各设一帅一佐,即一员主将一员副将,再配合司马一名,军中大夫若干名。兵源充足,作三军不成问题,关键是三军将佐由哪些人来担任,这是一个大问题,是一个国家层面的领导班子人事问题。

  郭偃的用人制度改革使晋国自晋文公时代开始,首创三军将佐为卿、中军元帅执政制度,中军元帅即相当于齐国的相国、楚国的令尹,担负起执政大任。而整个执政班子便是三军将佐,按照排名具体是中军帅、中军佐;上军帅、上军佐;下军帅,下军佐。

  也就是说,军政是统一的,平时治理国家,战时统领军队。而要注意的是这三军,都是以战车为主的军队。当时中原诸国普遍以战车的数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军力,以“乘”为单位,每乘战车标配三人,其中一人驾车,左、中、后各24兵士,即标配是一乘战车75兵士。那一军大约是165乘左右战车,约12500人。

  现在,晋文公得考虑晋国的卿级领导班子人事安排问题了,晋文公专门找了赵衰来商议人事问题。

  赵衰,嬴姓,赵氏,字子余,是当时晋文公最信任的朋友,也是晋文公的老师,还是晋文公的连襟,还有一个身份是晋文公的女婿,被历史定性为辅佐晋文公称霸的五贤士之一。

  两人商议了几天后,最终定下人事名单:

  中军帅,郤縠;中军佐,郤溱。上军帅,狐毛;上军佐,狐偃。下军帅栾枝,下军佐,先轸。这六人分任各军将佐,也就意味着六人都进入了卿大夫阶层,相当于后世的内阁,或者说中常委,组成了晋国自国君晋文公以下的执政团队。

  这是一份非常值得研究的用人名单,在这次晋文公的重要人事任命中,至少有这么几个特点:

  第一,体现了用人上的“尚贤”理念。这正是郭偃改革的一个重点,用人上要将“亲亲”理念与“尚贤”理念有机结合起来。亲的理念,体现在晋文公使用了他所信任的狐家兄弟和先轸,这是一直追随他并且忠心耿耿。

  尚贤理念,体现在他并没有清一色使用所谓自己最信任的人,包括胥臣、赵衰等人,而是使用了郤氏家族和栾氏家族的人。因为经过考察,郤縠、郤溱两兄弟和栾枝都是极贤的人,德行广布,受到晋国国人的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qu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