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2节 改唐为晋_春秋之晋国风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唐叔虞去世后,其子姬燮继位,史称晋燮侯。晋燮侯将唐国都城迁至翼城,并改国号为晋,这便是晋国的来历,而晋国的第一任国君虽然是晋侯燮,但其基础却是唐国,所以我们要说唐叔虞是晋国的始封君。

  不过,唐国却深深影响着中华文明,约一千六百年后,同样在晋地太原有一个伟大的李氏家族,他们后来夺取了全国政权,所建立的王朝便叫唐朝!想必也是熟读了晋国以前的这段历史吧。

  但是晋燮侯为什么要闲得蛋疼搞迁都、改国名这样的一反常态的事?在晋燮侯当政唐国时期,唐国可谓是多次替周王朝分忧,立下大功。尤其是其父亲唐叔虞受封至唐地,把一块相当难管的而且曾经造过反的边陲之地建设得风生水起,有力拱卫了周王朝,可谓是诸侯履职之典范,所以受到了周天子的高度评价和赞赏。

  唐叔虞时期的晋国,与周王室的关系那是非常铁。史料记载,由于唐国农业生产不断发展,公元前1032年有人居然发现种植的水稻中出现了两禾共秀的现象。什么意思?就是两禾生在不同的田亩上,结果却合生一穗!

  禾苗生在不同田亩上,最后长到一块去了,难道这两根是苗坚强?或者说有特异功能,居然从各自田亩上朝着同一个方向点靠拢,终于合二为一,最后长出一根稻穗?一直没弄明白,但有一种可能是存在的,那便是相邻的两根禾苗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,最后长到一起去了,并且只长出一个稻穗。

  不去研究这个了,这可了不得,两苗共穗,这叫嘉禾!指生长茁壮的禾稻,在古代,人们往往把一禾两穗、两苗共秀、三苗共穗等生长异常的禾苗称为“嘉禾”,被视为五谷之长。这可不是一般现象,毕竟当时杂交水稻还没有嘛,所以这在当时被视为非常祥瑞之事。

  天降此等祥瑞乃国之大事,唐叔虞不敢怠慢,便将此嘉禾进献给周成王。周成王高兴呐,转送给周公姬旦。周公姬旦也高兴呐,于是他便写就诗一首《嘉禾》(可惜已经失传)。

  到晋燮侯时,周天子对地方的管控已经不象西周之初那么强有力了,而唐国已经相当富裕了,经济繁荣,人口增加,原来的都城明显不够用了。于是晋燮侯便在曲沃修城,并建造了规制超过唐都的宫殿。

 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,叔虞受封至唐地时,一开始主要生活与工作的地方也叫曲沃,只是这个曲沃是一个统称,指河道转弯一带形成的肥沃土地。为什么没有一开始便去翼城呢?那是因为翼城经历过一场叛乱,城市萧条了,为了安定,当时周天子将翼城的原唐国百姓几乎都迁走了,翼城几乎是一座空城。

  在唐叔虞的精心治理下,翼城慢慢恢复了元气,人口也慢慢集聚起来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qu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