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2节 结盟赤狄_春秋之晋国风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读史至此,有时不禁掩卷而笑,当然笑的是郑国。郑国终于发现,作为一块合格的夹心饼干,最好的办法便是谁来讨伐自己,自己便立即宣布投降,这就可以免除刀兵之灾。

  因为郑国已经看得很清楚了,无论是楚国还是晋国,这两个超级大国的意图并不在郑国,不会真正灭了郑国,他们只是把自己当成一颗棋子而已。

  据说,当时的郑国执政团队作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:楚国来讨伐,则立即向晋国求援。如果晋国派出了援军,则死命抵抗。如果晋国不派出援军,则一立即向楚国表示臣服。楚军撤后,立即向晋国主动说明郑国是表面上归顺楚国的,内心是向着晋国的。

  但这样的政策会持续多久呢?持续不了多久的,因为对楚国来讲,郑国这颗棋子,总会有终极一用的!

  楚国国君楚庄王认为,如果楚军再次讨伐郑国,那郑国必定会向晋国求援。连续向晋军示弱后,晋军肯定会三军而出,以图再次大败楚军。谋求与晋三军决战,正是这位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楚国历史上最伟大君主的战略意图。

  为了能够真正与晋国三军决战,楚庄王已经连续试探了晋军多次,他不愿意与晋国搞小规模的冲突,要打,便打场大仗!

  晋军代行中军元帅郤缺也感觉到了楚国佬的战略意图,他必须要为即将到来的大战作准备。现在西线无战事,因为秦国佬几乎已经趴下了,唯一的隐患便是赤狄。

  这些年来,赤狄屡屡进犯晋国,给晋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。根据荀林父的对狄策略,就是让赤狄部落多抢点,他们组织一次对晋国的侵犯,讲到底是在消耗赤狄本身的力量。

  根据荀林父的解释,赤狄组织一次侵略,需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配套,这个与中原各国组织一次军事行动是一样的。

  赤狄部落与中原各国所不同的是,赤狄只图一个抢掠,而每次抢掠的组织性是极差的,那便是有的武装分子可能抢到了东西,而有的可能是白忙乎一场。

  更要命的是,赤狄部落的等级观念太强,普通武装分子哪怕是抢到了东西,也极有可能是被首领或者上面的领导给夺走了。每一次赤狄部落的抢劫行动,往往先是中原各国的被抢了,然后是赤狄部落内部再开抢。

  这样的结果是赤狄部落越来越不得人心,用荀林父的话讲,内耗将越来越大,最终将失去民众拥护的基础。然后,晋国组织一次外科手术式的打击,主动出击,一次性将赤狄隐患解决掉!

  郤缺不得不对荀林父的策略表示佩服,这是符合赤狄部落的基本特点的。但现在楚军屡屡进犯中原,为了准备与楚军打一场大仗,郤缺必须考虑应该对赤狄有所行动了。

  郤缺的意思并非是现在组织三军去消灭赤狄,因为赤狄轻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qu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